50余名参观者走进“救助开放日”活动。
受助者送上锦旗。
侯莉母子分享回家之路。
封面新闻记者 丁伟 李昕锋
在乐山市民政、公安部门的帮助下,离家11年的眉山市彭山区人李红梅、离家6年的自贡市自流井区人侯莉找到了家。6月19日是第六个全国救助管理机构开放日,在乐山市民政局、市公安局共同主办的“阳光救助,让爱回家”救助管理机构开放日主题活动中, 这两名成功找到亲人的受助者,现场分享了她们的认亲之路。
故事:离家多年后 她们终于回了家
活动现场,侯莉与儿子颜修远、李红梅和姐姐李爱琴登上了舞台。一边是母子二人相拥而泣,一边是姐妹两人牵手相望,侯莉与李红梅的回家之路感动了在场众人。
2012年2月3日,乐山市公安局市中区分局安谷派出所的民警,给乐山市救助管理站送来一名女性流浪人员。由于来人为语言障碍者,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多次询问,均没有获得有用的信息。后来,根据相关政策,这名流浪者被安置到市社会福利院,并临时取名叫“郑霞”。
今年5月8日,救助管理站积极与乐山市市中区公安分局携手,对滞站人员和已安置到该市社会福利院、精神病医院的人员开展“人脸识别”行动。经过比对筛查,滞站6年的“郑霞”身份得到确认:自贡自流井人,真名候莉。随后,侯莉的儿子专程来到乐山确认后,侯莉成为此次“人脸识别”寻亲成功第一人。
李红梅则是这次“人脸识别”成功寻亲的第二个幸运儿。2006年12月7日,李红梅被热心群众送到乐山市救助管理站。在站期间,工作人员多次查询了她的户籍,但均无法提供有效个人信息。后来,她被安置到乐山市社会福利院,临时取名叫“郑素兰”。在这次“人脸识别”寻亲中,“郑素兰”被确认为眉山市彭山区人李红梅。
数据:人脸识别给力 成功寻亲10人
侯莉和李红梅并不是这次“人脸识别”仅有的幸运儿。
“我们目前已经成功帮助10名滞站人员找到了亲人,已经有4名办好了离站手续,剩下的正在继续办理之中。”乐山市救助管理站站长费宏表示,将继续推进“人脸识别”行动,让更多的受助人员早日回家。据介绍,今年5月8日以来,乐山市救助站与公安部门积极协作,对在该市精神病院、市福利院的100多名安置的流浪人员进行了个体信息的全面采集。
6月19日上午,乐山市救助管理站还举办“救助开放日”活动,来自社会各界的近50名参观者走进该站了解救助工作。从正门入口的安检处到医务室,从男性救助区到女性救助区,从技能培训室到电脑室,从反家庭暴力庇护中心到情绪宣泄室……大家逐一参观了站内的救助区域、功能布局、工作内容、服务流程、站内照料、寻亲送返、街头主动救助服务及标准化建设等情况。
据介绍,近3年来,乐山市各级救助管理机构已为13024人次流浪乞讨人员和临时遇困群众提供了救助服务,护送1239人次老、弱、病、残和未成年人返家,安置了60名长期滞站人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