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法治在基层“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我省首次系统性完成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调研
本报讯(记者 钟振宇)为贯彻落实省委“把治蜀兴川各项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把四川法治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重要指示,历经20多天实地调研和各市(州)共同参与,由省依法治省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编写的《四川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调研报告》,于5月17日定稿结题。报告系统总结四川基层治理5方面显著成效,提炼10条经验启示,分析当前面临的6个挑战和9个突出问题,梳理8个方面对策建议,提出开展“法治头雁”等7个专项行动。这是我省首次系统性完成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专题调研。
开展“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调研,是省依法治省领导小组办公室今年初确定的一项年度重大任务。从3月下旬开始,省依法治省办组织4个组分赴11个市(州)、20个县(市、区)、32个乡镇(街道)、34个村(社区)开展调研。在4月全省“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活动启动后,随即安排11个市(州)以问答清单方式总结经验、找准问题、理清思路、完善举措。在“下上联动”“纵横结合”基础上,形成这份1.6万字的调研报告。
调研报告指出,四川省委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牵住基层党组织建设“牛鼻子”、种好基层群众自治“责任田”、筑牢基层依法治理“压舱石”、用好基层以德治理“润化剂”、打好基层多元共治“组合拳”。省依法治省办出台《关于统筹开展依法治理示范创建工作的意见》,四川法治示范县创建数居全国第一,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数居全国第二;2017年全省群众法治满意感达94%。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梳理出9方面的突出问题。”课题调研组负责人举例说,有的基层关系没有理顺,有的基层资源没有整合到位,一些治理主体发挥作用不充分,有的治理要素保障不够,加上基层治理基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造成个别地方或基层部门存在“吊脚楼”“灯下黑”“大呼隆”“两张皮”现象。
“推动法治在基层‘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以落地见效为终极目标,调研组经过反复论证研究,从建立机制、提高能力、补齐短板等8方面提出具体对策建议,集中开展“法治头雁”“法治破难”“法治浸润”“法治护航”“法治创新”“法治堡垒”“法治保障”7个专项行动28项具体工作。省依法治省办课题组负责人说,我们扎实开展专项行动,为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提供坚强法治保障。
调研报告着眼整合基层法治资源、基层经济发展资源、基层社会服务资源、基层信息应用资源等十类资源,推动形成费省效宏强大工作合力。在理顺十个关系中,强调要厘清乡镇(街道)、村(社区)与上级职能部门及派驻机构之间的“事权责任和属地责任”关系,推动人财物和责权利对称下沉到基层,解决基层责任无限、资源有限的问题。在统筹破解十个难题时,把单靠一个部门无法解决的法治实际难题提升到省委层面统筹破解,深入破解生效判决执行、“两法衔接”、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涉案财物管理、法治信用建设实际难题。集中开展“法治头雁”“法治破难”“法治浸润”“法治护航”“法治创新”“法治堡垒”“法治保障”7个专项行动28项具体工作。省依法治省办课题组负责人说,我们扎实开展专项行动,为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提供坚强法治保障。
调研报告着眼整合基层法治资源、基层经济发展资源、基层社会服务资源、基层信息应用资源等十类资源,推动形成费省效宏强大工作合力。在理顺十个关系中,强调要厘清乡镇(街道)、村(社区)与上级职能部门及派驻机构之间的“事权责任和属地责任”关系,推动人财物和责权利对称下沉到基层,解决基层责任无限、资源有限的问题。在统筹破解十个难题时,把单靠一个部门无法解决的法治实际难题提升到省委层面统筹破解,深入破解生效判决执行、“两法衔接”、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涉案财物管理、法治信用建设实际难题。 |